1. 首页 > 实时资讯

AIGC作品混入中央美院毕业展真假难辨

人工智能将艺术家推向边缘?

认真对待艺术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似乎并不害怕。

在今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上,一些嗅觉灵敏的应届毕业生没有等到AI抢了他们的饭碗,而是率先行动起来,直接召唤AI作为助手参与到自己毕业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年。

而且这类作品的数量比前两年还要多,主要以AI绘画为主;使用的AI工具也更新了,比如Stable Diffusion等。 —— 过去几年的毕业展现场,很少有作品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涉及到GAN。

有意思的是,比起“艺术类毕业设计用AI不是很懒吗?”的零星声音,更多的人是因为毕业展上的AIGC作品而来,特意打卡的。

AIGC 相关毕业作品中讨论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是《Prompt lmagine Store》。

“Prompt Shop”定位为设计工具,整合设计相关词汇,帮助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语言。

根据上手体验,《铭文商店》有点类似于设计师版的《中途》。

你只需要输入你想要生成的主题,然后在风格、视角、材质、光线、情感等类别中进行盲选,就可以生成一张图片。

比如你喂马一龙等提示词,就会生成如下:

可打印现场生成的图片,或带提示的黑白版—— 据观察,一天内有超过150家展商在“铭文店”前驻足互动。

来源作者金宝

在与作者金宝的交谈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毕业作品本身就是搭建一个交易服务模型,是设计师想象力的体现。

依托当下AI技术发展的背景,文字(提示)成为设计想象的载体。作为设计师,如何准确描述设计需求成为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设计的边界可能不是技术的高低,而是想象的边界。

AI绘画成为“主材”并非巧合。在研究生毕业展和本科生毕业展中,还可以捕捉到很多其他AI生成的图片。

比如艺术与技术学院研究生马志的毕业设计“1001页”,就是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1001张图像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帐篷状圆锥体。

据他介绍,用标清是因为用起来比较灵活,喂几张图就可以定位一个风格。

具体来说,马智自始至终只用了一个提示:从第一张涂鸦到第1001页,将人类的双手涂抹在AI编织的画布上,一起舞动绚丽的传奇。

使用这个提示每次生成20张新图片,在新图片的基础上随意涂鸦,然后喂给SD进行风格化训练,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耗时2个月,最终生成1001张。

涂鸦前后对比如果用AI参与毕业作品,会被导师拒之门外吗?

“其实没关系,我们比较开放。”马志祥向量子回答了这个疑问,“当我完成作品时,我更多地思考'艺术不应该被技术带走'。”

他表示,不因AIGC浪潮的涌入而陷入被动,是“好”的,更要深挖SD和Midjourney的媒体属性。

同样的做法,同样令人满意的还有系统设计系本科生李超群的《AI I》,以AI绘画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 1000个AI设计的毕业设计占据了墙上的大部分区域。

作者将其构建的AI工作流程(即AII)定义为“帮助人们建立多模态的发散思维平台”。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李超群的小说主要涉及两个场景,一个是关于组织的,一个是关于个人的。

据他介绍,他搜集了很多美术馆和开源数据库的作品信息,包括名称、图片、设计说明等,最后根据设计的需要标注了几个方面。

进行数据聚类时,在后台调用GPT-2;生成图片时,会调用Stabble Diffusion的API。

上述AIGC点缀的毕业作品,大部分都可以归类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他们主要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探索AI在艺术领域的上限。

至于现场的其他作品,AIGC所诞生的作品只是整个设计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比如视觉传达专业本科生的毕业作品《岔路口的花园》,“在记忆中构建色彩元素”,最终呈现了一个粉红色的展台。

展台上有两本粉红色的画册,其中一页吸引眼球的是——,这是一个AI生成的正在长血管的苹果。 —— 作者说这是她内心记忆花园的一角。

另一个有人工智能参与的展位是相关的。

(因为介绍中的AI相关介绍并不显眼,前后几次Qubit路过,差点没注意到“南橙北三叶”有AIGC成分)。

墙上挂着很多图片,表面以橙色为主,AI生成的图片;揭开表面,底部是相同主题(即同一句提示),人类拍摄的图片。

为了便于理解,用其中一张图举个具体的例子:

作者王悦佳拍了一张大橘子熟睡的照片,并将这张照片命名为“一片卷曲的橘子皮”。

然后输入这个名字作为提示,得到AI理解的“一片卷曲的橘子皮”,然后将AI生成的图片叠加在小猫睡觉的照片上。

这样一来,参观者可以直接感知人类视角和AI视角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差异。

《一张卷曲的橘子皮》 《一个鲜红的橘子》可以直观感受,跟比例无关,毕业于中央美院

展现场有 AIGC 参与的作品,作者本人的创作与 AI 的生成能力交织,难辨主客,但总体而言,艺术成分要高于技术。

也就是说,毕业生们和 AI 一起完成了比较肉身的“人机协同”,无论是 GPT 还是 Stable Diffusion,都被视为完成作品的工具、流程甚至是材料。

但与专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侧重点不同。

设计领域更注重系统的框架、对艺术边界的探索和突破,对准确度的注重程度不及计算机学科。

包括一些毕业生自己也表达:“如果 AI 参与的毕业设计作品要真正落地,还需要 AI 等专业的人来做。”

One More Thing

这里额外提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毕业作品,叫做《欧帕兹 2023》。

作品展位上挂着一个个套装,里面都是欧帕兹影像修复事务所接手的破损底片,和修复后的打印出的高清照片。

△ 图源作者孙溥键小红书

作品简介上这样写道:

30 年前,有一个照片修复公司欧帕兹,哪怕照片底片破损或者发霉,也能够根据底片仅有的信息和对照片的口头描述,将底片修复如初。

拥有这样“穿越”级别技术的欧帕兹从不将技术对外公开,至今是未解之谜。

But!!

在展位背景板最右下角,有一行比广告片中“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还要小的字 ——

欧帕兹其实并不存在,照片中的人也不存在。

Bingo~

“伪档案形式”“一个不存在的公司”是作者包裹在这件作品外部的糖衣。

如果没有细心发现这行小字,大概看展的朋友们以后想起,还会惊诧于 30 年前欧帕兹公司的超前性技术吧(狗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 (ID:QbitAI),作者:衡宇

本文由网络整理发布,不代表东辰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ktwxcd.com/sszx/2518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vx61432660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