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实时资讯

在野外遇到狮子怎么办?科学家教你在屁股上画眼睛 原理是什么?

(来源:pxhere)作者|阿贤

回顾|齐夫

在非洲大草原上,偶遇狮子,如何顺利逃脱?倒地装死,屏住呼吸,还是狂奔?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办法:在屁股上画眼睛!

这听起来像一个幻想。毕竟狮子那么凶猛,又是食肉动物,怎么会怕一双“假眼”呢?然而,科学家通过对牛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原理是什么?

牛:首先,我没有惹到任何人。在非洲,牧民多以放牧的方式养牛,白天让它们自由活动,晚上回到草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牛更贴合原有的特性,更自由地生长,但缺点是这些牛是当它们自由活动时,很容易成为狮子等食肉动物的目标,成为它们的午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数千头牛被“狮子”咬死,造成的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冲突并保护大型食肉动物和牧民的财产,博茨瓦纳政府想找到减少猎狮的方法。

(来源Botswana Predator Conservation) 2016年,来自博茨瓦纳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以“在牛臀部画东西,观察猎人如何猎杀牛”为题,在博茨瓦纳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从14个牧场中挑选了2061头奶牛,将它们分成3组。一组在奶牛臀部后面画了两只眼睛,数量为683;第二组在奶牛臀部后面画了两只“眼睛”。 X”号,数量为543头;第三组不对牛进行任何处理,数量为835头。然后按照正常放牧时间,每晚统计每组牛数,观察牛被狮子和其他动物猎杀。

不用说,看到图a我也被吓到了……参考文献[1] 经过4年的观察,研究人员在2020年的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其中的数据是:剔除率未经任何处理的牛的淘汰率为1.8%,涂有“X”的牛的淘汰率为0.73%,涂有两只眼睛的牛的淘汰率为0。也就是说,将眼睛画在牛臀部后面以防止捕食者从猎牛作品!即使不画眼睛,随便画点东西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到底为什么画眼睛可以防止牛被猎杀?这件事还得从动物的生物进化来防止天敌说起。

许多蝴蝶的翅膀上都有眼点,例如这只大眼睛棕褐色蝴蝶(Mycalesis patnia)。 维基万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动物进化出了很多避免被捕食者吃掉的方式,比如伪装、警示色、模仿以降低被捕食的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蝴蝶翅膀上的飞蛾或眼斑。例如,天蛾幼虫的前腹节上有许多对具有威胁性的大眼睛。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将头和胸部缩回身体内,露出眼点以吓唬捕食者;每个翅膀都有一对眼点,与身体的纹理相匹配。当若虫的翅膀平展时,从后面远远看去就像猫头鹰的脸,吓跑了一些视力不好的小鸟。

谁曾想到?原来这是一只侏儒猫头鹰的背部。好像在说:“我找到你了!”关于眼线的具体原理和作用,学术界仍有很多争论,但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为以下三个假设提供了证据,即:检测假说、捕食者拟态假说假说和显着性假说。

检测假说认为,动物身上类似眼睛的图案可能会让捕食者认为他们已经被发现,然后放弃攻击或转移他们的目标。自然界中的侏儒鸮(Glaucidium spp.) 和美洲红隼(Falco sparverius) 等小型猛禽的颈背上的眼点具有类似的功能,可以防止其他猛禽的伏击。

狮子和豹子都是伏击猎手,依靠灌木丛进行隐蔽,只在特定的时间发动攻击。因此,这一假设更广泛地适用于像狮子这样喜欢偷袭的动物。一旦它们意识到自己被猎物注意到了,它们就会轻易放弃攻击。

捕食者拟态假说认为,动物身上类似眼睛的图案会使捕食者认为有其他捕食者在场,或者捕食者自身的天敌出现,进而放弃捕食。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实验中牛身上画的眼睛符号太大且不准确,可能很难骗过狮子、猎豹等动物,但它们仍能让这些动物误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动物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种,然后放弃攻击。

显眼假说认为,动物身上相似的眼纹使动物成为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捕食者无法做出判断而放弃攻击。研究人员认为,牛身上的X标记应该也有类似的作用,从而将身上有X标记的牛的死亡数量控制在4头。

真是分不清哪个是鱼的眼睛,好狡猾啊! 维基的其他相关假说包括偏转假说。该理论认为,眼点会让捕食者将攻击目标从有眼点的动物的头部区域转移到身体其他非致命区域,降低死亡几率。毕竟尾巴没了。总比被咬掉头好。

例如,四眼蝴蝶鱼(Chaetodon capistratus)在身体两侧靠近尾部的地方有大而显眼的眼点,而真正的眼睛则在头顶被一条黑色的竖线刺穿,难以辨认。捕食者要分清鱼的致命弱点在哪里。

至于同样的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目前还没有人尝试过……

参考:

[1]Radford, C. McNutt, J.W. Rogers, T. 等人。牛身上的人造眼点减少了大型食肉动物的捕食。公共生物学3, 430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1156-0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yespot_(模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杂志

本文由网络整理发布,不代表东辰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ktwxcd.com/sszx/2517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vx61432660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