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常识 > 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金镶玉的由来和典故)

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金镶玉的由来和典故)

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金镶玉的由来和典故)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金镶玉的由来和典故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有眼不识金镶玉全诗
  2. 有眼不识金镶玉出自什么典故
  3. 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

一、有眼不识金镶玉全诗

“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是:无情难奏凤求凰。意思是:长着眼睛却辨别不出荆山玉,没有感情的人难以奏出《凤求凰》。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出处不详。《凤求凰》是汉代的汉族古琴曲a传说是汉朝司马相如为求得卓文君而作的曲子a时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听音乐。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后人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二、有眼不识金镶玉出自什么典故

1、“有眼不识金镶玉”这句俗语典出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创作的一篇散文《韩非子·和氏》。因和氏璧出自湖北省保康县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山海经》中又称金玉,“金镶玉”。

2、春秋时期,楚人卞和看见一只凤凰栖落在家乡荆山的一块青石上。由于当时的人们皆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青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

3、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

4、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遂命人将此玉雕琢成玉壁。

5、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壁命名为“和氏璧”。传说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虫不敢飞近,为稀世之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

6、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

7、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令人可惜的是,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知去向了。

三、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

“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是:无情难奏凤求凰。意思是:长着眼睛却辨别不出荆山玉,没有感情的人难以奏出《凤求凰》。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出处不详。《凤求凰》是汉代的汉族古琴曲a传说是汉朝司马相如为求得卓文君而作的曲子a时有文君卓氏新寡,而善听音乐。相如知而作是曲,附琴歌以挑之。后人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关于本次有眼不识金镶玉下一句和金镶玉的由来和典故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由东辰网发布,不代表东辰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ktwxcd.com/shzs/29863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vx61432660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